7月15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組織有關專家在青島通用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對國家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種質資源鑒定與新種質創制崗位的研究任務“大菱鲆全雌苗種制種技術”階段性成果“大菱鲆有絲分裂雌核發育苗種培育”進行了現場驗收。驗收專家組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李軍研究員、中國海洋大學溫海深教授和廈門大學丁少雄教授組成。
驗收會由黃海所科研處劉志鴻處長主持。海水魚體系首席科學家關長濤研究員、顧問專家莊志猛研究員、青島綜合試驗站站長張和森、煙臺綜合試驗站站長楊志出席了會議。
與會專家組聽取了課題組工作匯報,查閱了試驗和生產記錄,考察了生產車間,通過質詢、研討,形成了現場驗收意見。與會專家認為,課題組采用遺傳失活異源精子誘導大菱鲆有絲分裂雌核發育,采用胚胎發育鏡檢、流式細胞儀檢測染色體倍性和分子標記檢測基因純合度等技術檢驗苗種的遺傳屬性,結果可信;通過查閱試驗記錄和現場取樣測量,確認課題組培育出大菱鲆有絲分裂雌核發育苗種1071尾,平均全長和體重分別為6.87cm和7.08g,苗種活力好、體型正常。
大菱鲆(多寶魚)是我國重要的海水養殖魚類。1992年,雷霽霖院士將其引入中國,創建了“深井水+大棚”的陸基工廠化養殖模式,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相關研究與養殖實踐表明,雌性大菱鲆生長速度快于雄性,20月齡雌魚體重約為雄魚的1.8倍,全雌苗種已成為業界養殖大規格商品魚提高生產利潤的有效途徑。為此,大菱鲆全雌苗種制種技術成為世界海水養殖魚類研究和關注的熱點。綜觀近30年來大菱鲆全雌苗種制種技術發展歷程,海內外學者曾先后采用減數分裂雌核發育、三倍體、性反轉側交和激素誘導偽雄魚等技術途徑,均未取得突破。國家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種質資源鑒定與新種質創制崗位在總結以往研發實踐基礎上,采用異源滅活精子誘導大菱鲆有絲分裂雌核發育,成功培育出一批雌核發育種苗,構建了超雌魚基礎群體,為創制全雌苗種制種技術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此次,大菱鲆雌核發育苗種培育技術的突破,為后續構建超雌親魚群體、全雌苗種生產以及全雌三倍體苗種培育奠定了基礎。